海口经济学院全面推进“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
海口经济学院全面推进“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
海口经济学院
海口经济学院根据教育厅党委部署,按照“办好人民满意和自贸港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总体目标,围绕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科学谋划、逐级推进、聚力赋能,取得了“能力提升建设年”的初步成效。活动体现了“重部署、重结合、重创新”三个特色,初步形成了“全员重视、整体联动、提质增效”的阶段性成果。
一、重部署:高位推进、全员重视
学校专题召开党委会研究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和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和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专题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各项任务分层落实。
明确了主要任务和目标,聚力提升教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建设自贸港需要的人才队伍,引领推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走深走实,有力推动学校审核评估、硕点筹建、创建特色等中心工作。
科学制定了“系统化大学习、精准化大排查、实战化大培训、专业化大练兵、特色化大比武”5项具体举措,明确了31个校级示范项目,形成了“校级层面统筹推进、职能部门科学谋划、学院基层主动作为”的工作格局。
二、重结合:有机融合、整体联动
一是分层分类开展学习。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组织开展靶向分类式理论学习。4月20日上午,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班子成员领学要点,谈体会和认识。陈啸校长为党委班子成员解读《关于加快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的通知》有关文件。各部门、各学院利用学习会、读书会、研讨会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是深度排查聚焦短板。学校大力推进“查破促”工作,下决心解决影响制约学校发展的风险点和各类隐患。召开党委会、校领导会专题研究通报3次,党建工作推进会部署2次,分管校领导主动认领风险点,积极推动整改。今年,学校共排查风险点清单17项,修订或出台整改措施与制度30个。4月初,党委书记王志芳、副校长孙智带队,分两组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排查。
三是逐层逐级精准培训。去年学校就启动了中层干部培训,开展了两期四个全天的集中培训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校领导带头专题授课,讲能力素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3月以来,学校开展了意识形态、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党建团建、执行能力等多样的“菜单式”靶向培训,多角度聚焦能力提升。全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党委副书记曹菲专题部署提要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马院院长为教学骨干进行课程思政专题辅导;党办邀请校外专家为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宣讲党建思政课题申报。全校已组织各类培训40余场。
四是特色比武争优创先。3月以来学校面向基层党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组织了多场竞赛评比。党建“双创”项目汇报评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党务干部、共青团干部、班主任等培训评比等活动有序展开。
三、重创新:聚焦特色、提质增效
学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部门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特色,创新载体平台,凝练经验特色,集中体现在“两高两强”:
一是结合度高。学校将专项活动的推进与中心工作有力结合,今年是学校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实质推进之年,是硕士点建设攻坚之年,学校将中心工作和能力提升活动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对标推动审核评估指标的落实、短板的补齐和特色的凝练,与完成专项活动的要求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活动促进业务、业务融入活动”。
二是参与度高。面向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学骨干、思政队伍等不同群体,以需求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发展为目标,针对性开展了系列示范教育培训。力求通过邀请专家权威讲、领导干部带头学、教师员工一体训的方式,切实做到教职员工接受教育培训全覆盖。
三是创新性强。学校聚焦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等办学实际,创新开展教职工的能力提升建设。比如:依托产业学院资源开展“大师课”提升教职工素质。近期,邀请了会计界领军人物、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天津市委党校王伟华教授、电影《柳青》导演田波、南开大学专家教授等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辅导培训。
四是实效性强。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分类型,有序推进了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的整改,提高了责任和风险意识,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健康稳定的氛围。同时注重活动宣传,校园网开设“能力提升建设年”专题,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广活动中的经验做法,扩大活动影响。注重总结宣传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经验成果,在海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连载文章,已推出3期;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学校《转型发展结硕果 校合合作谱新篇》,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