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车站改造消息
广州火车站改造消息
在时代的浪潮中,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作为交通枢纽的广州火车站,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这不仅是一场空间的重塑,更是对历史与现代交织记忆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勇敢前行。随着2025年的钟声渐近,广州火车站的改造工作已提上日程,旨在以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交通网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为正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今的广州站将作为“五主四辅”铁路枢纽主站之一,打造为大湾区中心站,广州站地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蜕变,承载着城市未来发展的重任。
日前《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规划部门细化广州站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容
在本次规划蓝图中,力求精微地发掘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广州站地区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地标,老城复兴的重要引擎以崭新面貌为大湾区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首个火车站 承载城市发展珍贵记忆
广州站始建于20世纪初,前身为1910年建成的广州第一个火车站——大沙头火车站,作为广九、粤汉两条铁路动脉的客运枢纽,是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缩影,也是华南地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建成之初,前来广州站参观的市民、团体乃至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广州唯一一台电动扶梯”“广州第一钟”直到现在仍是广州站的标志之一。
广州站站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有3个站台,7条股道,广深铁路、京广铁路等布局也相应调整起点改为广州站。
曾几何时,广州站地区是人们出行的重要场所,无数人在这里告别亲人、踏上旅程,也有人在这里迎接亲友、分享喜悦。现存的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珍贵记忆和情感,构成了广州火车站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广州火车站由著名建筑学家林克明负责总体设计,巧妙地将摩登风格建筑与岭南园林相融合,建筑外观轮廓简洁、雄伟庄重,带有一定的苏式建筑特征”,负责本次规划编制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内部设计充分考虑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西分别设置岭南园林风格的庭院,不仅美化车站环境,还为旅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是建筑的一大亮点。”
三大策略 助力广州站地区华丽转身
根据《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未来广州站地区将通过三大规划策略华丽转身
01策略一
延续城市文脉,梳理历史遗产,形成3片文化展示区
规划延续“越秀云山,流花珠水”的历史发展文脉充分挖掘34处历史文化资源、11处城市情感要素
通过流花路与广州历史中轴线串联和呼应,形成“一片流花风貌展示区、一片广州站文化展示区、一片红色革命展示区”,共同延续城市历史记忆。
02策略二
穿越古今脉络,串珠多元场景,形成3公里历史路径
以南北向3公里的历史路径串联3片文化展示区超过30处文化体验场所/节点
•南段1公里,人民北改革开放之路
在流花广场,感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和流花会展共同再现的“流花玉宇”主题街区:往北沿着人民北路,有流花主题文化元素景观的植入,有数字文创的展示,有友谊剧院与民同乐的城市艺术舞台,在流花宾馆感受改革开放的记忆,在兰圃中体验城中园的宁静。
•中段1公里,新旧融合的广州站
广州站站南广场与草暖公园、邮政大院共同形成新旧融合的场所记忆:在草暖公园重新感受“草暖云昏万里春”,在站东综合体重温红色事迹,在广州站铁路博物馆,感受50年广州站的旅程记录与时代变迁。
•北段1公里,三元里大街红色文化学习之路
这是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街道,保留着许多革命历史的遗迹和传承,通过参观纪念馆、陈列馆、广场和学习交流中心,深入了解广州起义的历史和三元里大街的红色文化,感受时代的革命氛围和英雄精神。
03策略三
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 ,延续广州站及站南广场的情感记忆
广州站自1979年开通广九直通车后便是打开的祖国南大门随之立起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八个大字是广州站的标志更是无数国人心中对广州站的最深记忆
本次规划提出,下阶段枢纽设计应按照1974年立面(林克明先生设计)恢复广州站南立面,现站体作为南交通大堂与文化展示空间,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延续广州站、邮政大院、流花宾馆围合形成的改革开放场所记忆,留住广州站情感记忆,并保证从站南广场望向十一个大字的视廊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