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巴师:民族地区教育的明珠
河池市巴师:民族地区教育的明珠
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自195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广西民族地区教育的璀璨明珠。这所学校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县城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河池及周边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和各类管理建设人才。学校不仅在传统教育领域硕果累累,还积极拓展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方法,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为正文信息
在桂西北,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该校是遵照革命老前辈韦国清、覃应机、黄荣等同志的指示精神,于1957年创办,是广西最早的3所民族师范学校之一。它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肩负着伟大的使命,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为“巴师”。
巴师最初名为“广西省巴马初级师范学校”,1959年升为中等师范学校,1962年正式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经过67年的辛勤耕耘,巴师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教培英才和社会栋梁,为革命老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拥有优美环境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巴师,也被大家称为“攻读的乐土”“养生的天堂”。
追溯往昔,学校的创立便是一部壮丽的史诗。先辈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执著,在这片土地播下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种子。67年来,每一步都镌刻着巴师人奋斗与拼搏的痕迹。自建校以来,巴师便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教育的根基,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更能在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课程中,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怀。同时,学校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传统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巴师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9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172人;高级职称教师47人,中级职称教师55人,“双师型”教师85人。
近年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采取激励手段,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讲道莲台三尺前,含辛茹苦数十载,巴师全体教师默默谱写教育的春华秋实。
巴师开设有教育、旅游、康养、电信等4个专业部,开设教育类、旅游养生类、商贸技术类三大门类共11个专业方向,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特色课程如民族音乐与舞蹈、美术、体育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在“助学育人”杯2024年河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巴师斩获32枚金牌。在河池市第十届高中阶段学生篮球赛中,巴师夺得中职男子、女子双冠的好成绩。
此外,学校还注重实践教学,与当地幼儿园、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教育环境中得到锻炼,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角色。 近年来,该校先后获评自治区三星级中职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并于2023年9月获评河池市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优秀学校。2023年11月,自治区教育厅在该校挂牌设立“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在莘莘学子的见证下,巴师成了祖国南疆民族教育的“一枝花”。
麒麟山下的一草一木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巴师精神的承载者。那愈发茂盛的草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曾经在这里挥洒青春的巴师学子,如同繁星般点缀着学校的历史天空。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巴师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培养更多具有民族情怀、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让梦想在这里起航,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