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能领失业保险金吗?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能领失业保险金吗?
答: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主动辞职或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的解除合同则有可能。以下是详细说明:
主动辞职的情况
一般情况:如果劳动者是主动辞职或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通常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特殊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原因导致劳动者辞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可能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用人单位原因
单位过错: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如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保等,导致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申请失业保险金。
经济性裁员:在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进行经济性裁员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也可能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3条,失业人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具体条件,包括单位和个人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非自愿失业等。
具体条件
缴费年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
非自愿失业:劳动者需为非自愿失业,即非因个人意愿而失去工作。
登记失业:劳动者需到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办理程序
提交材料:劳动者需提交相关材料,如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身份证明、照片等。
审核发放:就业服务机构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将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
注意事项
及时办理:劳动者应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及时办理失业登记,以便尽快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权益保障:劳动者应了解自身权益,确保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能够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和失业保险待遇。
综上所述,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主要取决于解除合同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如果是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的解除合同,劳动者通常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如果是因为劳动者主动辞职或自愿解除合同,则一般不符合领取条件。建议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详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