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宣布禁用ChatGP
ChatGPT在科技圈掀起一阵追捧热潮之余,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冷思考:AI(人工智能)是否会让学生动歪心思、走上学术造假的歧途?
2月17日,香港大学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禁止将ChatGPT或其他AI工具用于教学用途。香港大学也成为香港首家对ChatGPT提出明令禁止的高校。
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在内部邮件中指出,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将被校方视为抄袭剽窃。若没有书面许可,ChatGPT和其他基于AI的工具一律不能用于任何涉及学分的活动。若教师怀疑学生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可要求学生就其作业进行讨论、进行额外口试及考试等措施。
图据香港大学官网
香港其他大学同样严阵以待。据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已成立有关委员会,将于下周审视并制订适用政策。香港浸会大会声明“极度重视学生和教学人员的学术诚信”,期望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和创作时善用科技。如果有学生把并非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功课或作品,讹称由他们自己完成,均会被视为抄袭。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金小刚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ChatGPT的响应效率有目共睹,各方媒体和学者已多次测试,ChatGPT可以进行新闻写作、诗歌创作,还能写剧本、写代码,甚至代替人类通过年薪18万美元的工程师招聘考试。
“教师本人很难判断作业究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还是AI完成的。”金小刚告诉潮新闻记者,“即使一个人再博学,其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ChatGPT的大模型经过多次迭代,参数量巨大,仍在不断更新中,可以说是‘无所不知’。而且经过训练,ChatGPT在回答同一问题时可能生成不同的回答,甚至可以避开查重,这样对认真完成作业、考试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
2023年1月起,国外院校陆续推进禁令,法国顶尖学府之一的巴黎政治学院宣布该校将禁止使用ChatGPT。多所美国中学及大学陆续在校内暂停对ChatGPT网站的访问,许多教授表示会用专业的反AI文本检测器来检测学生作业是否由AI生成。澳大利亚部分大学火速增加新的考试规则,甚至考虑恢复纸笔考试方式。
除了在学校内部,一些学术期刊也下场表态。Nature(《自然》杂志)在2022年12月初就发文,表达了对ChatGPT沦为学生代写论文工具的担忧。2023年1月底,Nature针对ChatGPT代写学研文章、列为作者等系列问题作出了规定,ChatGPT和其他任何LLM(大语言模型)工具都不得成为论文作者。
Nature发文禁止ChatGPT等工具成为论文作者
金小刚认为,学校开设课程目的是希望让学生吸收知识,学会思考。如果不对学生用AI工具完成作业进行规范,纵容学生滋长懒惰的习性,就脱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
当前,判定AI工具参与度仍是学界难题。不过,AI加速“狂飙”之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ChatGPT”出现,一时的禁令恐怕难以遏制其发展势头。全球教育行业乃至人类社会都在面临同样的挑战,如何让AI更好地“为我所用”,在正道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才是众望所归。